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提高数字治理能力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8 1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多个维度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有多个维度的,但集中起来看,至少有四个维度最为重要,这就是人本性、公共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这“四性”可以说是城市治理现代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多个维度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有多个维度的,但集中起来看,至少有四个维度最为重要,这就是人本性、公共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这“四性”可以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也是灵魂所在。

人本性

所谓人本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市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下,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要有具体的内容,以及要从市民的切身感受出发。从城市治理的实践来看,以市民为中心要努力提高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和幸福感。如果离开这五种感受,城市治理有再多花样翻新,都可能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比如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都普及了健康码,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在数字化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每个城市都各自为政搞一个“码”而不互认,就会给普通民众的跨区域流动带来极大不便。这样一种做法显然不是把民众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更谈不上便捷感了。这足以说明,在城市治理的公共政策制定中,坚持以市民为中心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城市治理中大量类似的案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公共性

所谓公共性,实际上是指城市治理的边界问题。这个边界集中体现在六个公共方面,即代表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承担公共责任。比如说城市的某个地方发生火灾或者发生中毒事件,马上会变成公共问题。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都是城市治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协同性

城市治理不应只由政府参与,而是要坚持政府、社会、市场、公众多元共治。从管理到治理的发展轨迹来看,两者是有明显差异的,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出人类在管理领域认知上的深刻变化。首先是主体方面的差异。管理形态下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指政府,而治理形态下的主体则是多元的,除了政府外,社会、市场、公众都可以参与到治理中来。其次是权力行使向度方面的差异。管理形态下权力行使的轨迹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而治理形态下权力的行使是双向互动的。第三是公开性和透明度方面的差异。在管理形态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公开性、透明度较低,但在治理形态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公开透明,特别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更是如此。第四是管理方式方面的差异。管理形态下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是排斥市场机制的,但在治理形态下,除了行政手段、法治手段外,还可以借助市场手段,如购买公共服务等,以此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公众的满意度。最后是结果方面的差异。在管理形态下,更加注重管理的过程,而不太重视管理的结果,但在治理形态下,常常是以结果为导向衡量绩效的,这就会大大提升治理的有效性。

可持续性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具有丰富的内涵,比如城市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城市的个性、风格、发展方向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治理现代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一面,只有把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真正反映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风貌。那些试图用一种模式、千篇一律的方法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做法,都很难获得成功。

如果说上述四个维度是思考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灵魂,那么,一个城市治理的成效,则是衡量其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比如一个城市能否坚持高质量发展、保障城市高水平运转,城市公共部门能否不间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满足市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再比如,一个城市在治理过程中能否不断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及市民对解决这些难题的评价、满意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现代城市治理,只有紧紧围绕以上一些关键性问题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加快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满足城市市民的各种需求。

数字时代城市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前面我们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如果具体到中国的城市治理的现实来看,还需要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与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中普遍应用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文章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zyqjyxxjs.cn/qikandaodu/2021/0218/777.html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高校文学类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
下一篇: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