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雾散时——信息技术(2)

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6 04:3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场景九:课堂效果评测,对评测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还原至教学各环节,找到原因并进行修正; 场景十:搜索相关教育教学经验或反思的文章、音频、

场景九:课堂效果评测,对评测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还原至教学各环节,找到原因并进行修正;

场景十:搜索相关教育教学经验或反思的文章、音频、视频,阅读学习,如初中数学老师可关注“爱数学做数学”微信公众号;

因此,在常态化教学应用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让教学更轻松,还可以提供教学诊断和评价依据,从而帮助教师进步。而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最终都会落实到学生身上,那么,对学生的学习,有用吗?转到下一个问题。

三、对学习有用吗?

学生的学力高低,衡量标准万众瞩目,那就是成绩,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学生平时努力,平时努力最显性的表现,就是听课与作业。

在听课环节,已被众多信息技术所包围,基本上教师所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多数应用于课堂,但是学生端的信息技术,主要在作业环节。

场景十一:家庭作业不会做了,拿出手机,打开作业帮,扫一扫,答案出来,开始抄!且慢!如果这样使用app,真不如不用了,正确食用方式是先看答案,再思考自己的解法漏洞在哪,怎么修改,再重新审题独立完成;现在更推出了视频讲题,但这意味着家庭作业有人可以辅导了,只是多数是收费项目;

场景十二:错题本与错题打印机,这将极大提高错题本的建立和使用效率;

场景十三:学情诊断,根据作业和考试成绩,综合错题本,将每个章节的易错点找到,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巩固;

四、重(第四声)读“基于教学改革”

作为学校及教师,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各项教学改革尝试,都源于这个基础,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因此研究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前面所罗列场景,多数属于表层应用,这是信息技术融合的必经之路,这些场景常态化,是后续改革实验工作的根基。而往常那种上个公开课,才准备一堆新设备、新软件、新媒体的做法,即便看起来“精彩”,但对教师个人或学校,并无明显促进作用。

而这些场景中与数据相关的部分,则是深层应用,这些应用背后,必须依靠一种“信息素养”,有趣的是,这种素养并不仅仅和信息技术有关,它是教师教学研究过程中,和信息融合的产物,通俗点讲,它是教师教研中被信息技术激活的一条新路。所以从本质上说,信息素养属于教研能力。而教研,即教学研究,研究对象是教材、课堂、学生,我们的教学改革,对象也一样,对于一线教师来讲,最容易突破的口子,正是课堂,毕竟这是每天都面对的工作,所以将教学改革实验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是恰如其分。

在讨论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之前,不妨先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堂课?

标准答案是,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科学设计、高效实施、激励评价。理想中的好课是这样生成的,第一步,让经验告诉教师,这节课的教学基于教材哪个部分,地位如何,曾经的学生在这节课内容学习中哪个版块遇到过困难,这些内容分别属于哪些知识点或技能点;第二步,自己班级的学生总体情况如何,在这节课之前,学生掌握的知识框架是什么样的,是否有缺少,以及会不会对理解本课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可持续多久,可能会在什么时间点产生倦怠;第三步,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仍然是由经验进行决策,原则是教无定法;第四步,开始设计本节课教案,将设想变成实施步骤;第五步,组织课堂,用适当的班级管理方式授课,将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第六步,选择适当激励措施,驱动学生积极学习,并给予正面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节好课的生成是很困难的,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好课的生成难度降低一些呢?

1

1、教学经验是怎么回事?

这说起来很玄乎,经验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偏偏它又实际存在,我们通常理解为一种教学记忆,并自带分析能力,当教师看到教材甚至只是课题的时候,迅速回想起曾经讲过的这节课,关于它的所有信息全部浮现在脑中,同时出现在记忆中的,还有现在班级学生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了匹配。

如果将其中的教学记忆简化一下,变成教学资源库,则是一条非常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的道路,例如曾经在疫情期间大行其道的网课,都有回放,那将是最大的视频资源库,也是最适用于本地的教学资源。

文章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zyqjyxxjs.cn/zonghexinwen/2021/0406/961.html

上一篇:借助信息技术,成都市武侯区智慧课堂师生互动
下一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助推秦巴山区城乡教育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