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信息化支撑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运营实践

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05: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年1月,湖北武汉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我院作为COVID-19救治定点医院,以信息化为支撑,充分应用先进

今年1月,湖北武汉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我院作为COVID-19救治定点医院,以信息化为支撑,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诊疗安全,做到了本次救治工作圆满完成和日常诊疗工作正常运营两不误。介绍如下:

1 信息化支撑下的疫情防控运营实践

为适应防控疫情和普通病人诊治的需求,医院信托作息技术快速推出适应病人服务新模式和诊治流程改造。主要采取以下7项措施:

1.1 互联网诊疗模式应用

(1)开设新冠肺炎专用通道我院作为全省最早拥有加强互联网医院平台执业许可单位,立即加强互联网医院诊疗模式,开通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专用通道,安排专科医生24小时在线值班。百姓可通过“丽水市人民医院公众服务平台”或“支付宝互联网医院咨询门诊”进行免费咨询,随时为百姓提供COVID-19咨询服务。

(2)专设关爱海外侨胞健康通道集合呼吸、感染、中医和心理等方面100多名专家,为全市(全省最大侨乡)旅居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1.5万华侨华人专设关爱海外侨胞健康通道,专门推出《关爱海外侨胞!丽水互联网医院在线服务》,24小时专家在线,为侨胞“一对一”远程问诊,提供防控知识和心理援助等解答。

(3)网上诊疗,协调医保处方配送服务医院与市医保局协商确定,通过信息支持,打通线上、线下药店共同参与,医生网上开具处方可在医保结算和票据打印及药店配送服务。此举大大方便了病人并缓解防控期间就诊压力。

1.2 微信端开通COVID-19自测系统

使用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设计量表,并经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相关领域多名权威专家审定,依托于专业的结构化医学知识库,推出COVID-19居家自测系统,2月15日在民医院公众服务平台抗疫专区首发上线。该系统,通过医学推理引擎将常见的肺炎症状及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梳理,10秒即可得出智能自测结果,给出就医指导意见,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消除心中疑虑与恐惧、理性就医选择和个人自我防护指导。

1.3 开通多渠道预约诊疗服务

病人可通过网上预约,如医院微信公众服务平台预约、浙里办、支付宝、浙江在线、、浙江健康导航、健康丽水和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预约;电话进行预约;自助机进行现场挂号与预约;通过诊间系统进行预约;分诊台等现场号源预约,达到错峰就诊,方便病人和避免等候人员聚集。

1.4 健康码应用于自助筛查和诊间筛查系统

医院应用HIS系统与自助机系统分别进行适应性改造,将大数据应用于筛查,在医院入口处开设健康码自助筛查系统,发现有黄码或者红码病人,由专门工作人员引导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健康码在诊间系统中全程应用,随时监控就诊病人的信息,确保就诊者筛查到位,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诊疗安全。

1.5 实时监控新冠肺炎院内疫情数据

根据院内疫情防控需要,专门提供相关诊疗实时数据供防控专家组分析决策。如门诊医生诊疗情况,观察病房、隔离病房入住情况,在院发热病人监测,胸片CT异常、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值异常等监测实时数据提供给相关专家分析决策。

1.6 利用智能政务平台,实行掌上办公

医院接入“浙里办”APP,在信息中心支撑下,全院必要的中层和相关工作会议均通过钉钉办公系统实现手机掌上召开;通过视频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医院全员强化防控新冠肺炎院感知识培训等全员培训,实现院内会议及培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搭建疫情防控功能专区,对防护物资管控、春节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动态、新冠防控督查反馈、职工健康、机器人知识库、食堂订餐和员工健康打卡等利用“钉钉”实时传输;特别是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上,采用“钉钉智能化平台”电子化审批及优化采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1.7 实行就医流程完全电子化

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既方便又快捷[1-3]。患者从就诊、入院许可、电子病历、检查申请单、化验报告、收费、电子发票、处方等等流程全部实现电子化,有效地避免了患者接触造成的交叉感染危险。在疫情期间还推出了以下三项服务功能:

文章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zyqjyxxjs.cn/qikandaodu/2021/0417/1025.html

上一篇:云班课在高职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中的实践和思
下一篇:灌区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