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①(2)

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5 12:3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比如:例题:求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这是一道三角函数的例题,在解题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绘制相关图像,借由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快

比如:例题:求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这是一道三角函数的例题,在解题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绘制相关图像,借由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快速、准确帮助学生解决以上问题。

多媒体播放图像,大屏幕上先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然后找到角π,在角π上任意取一点P,过P点,做一条辅助线AP,可以得到三角形Rt△PAO,然后利用坐标系确定每个点的坐标,再结合坐标,确定线段的长度,在结合定义1,求出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画出之后,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做出辅助线,然后快速解决问题。

解题:如图1所示。

图1

在角的终边上取任意一个点p(1,y),在Rt△PAO中,AO=1,那么那么可得:通过定义1可知,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快速的展示函数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题目,提高课上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数学问题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常用方法。这种探究方式能够让学生观察学习内容,挖掘数据的规律,总结问题的原因,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用数学软件,给学生展示数学原理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使用数学软件,为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探究,学生经历“实验、归纳、类比、猜想、验证、证明”的数学过程,能够从理性上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构建数学思维,从中获取一定数学知识,提升自身创新创造能力。

比如: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中,教师在新知探究环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图像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从而为其位置判定提供助力。以如下题目为例:

题目:判断如下命题是否正确。

(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

(2)如果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那么α∥β。

(3)如果平面α内中有任意一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那么α∥β。

(4)如果平面β中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播放图像,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结合图像与相关定理、概念分析每个选项的对错,通过分析: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则需要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但是对所有直线逐一检验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怎样才能够评断平面内有限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进而推出面面平行呢?由平面性质可得,两条平行线,两条相交直线,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那么由此可知,在一个平面中选两条直线,就可以证明面面平行。

如上图2所示,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同时结合如上定理,可以得出:由判断题已经知道在一个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平行,这两个平面可以是平行也可以相交。最后总结出答案:(1)(2)(3)错误,只有(4)正确。

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平面与平面的情况,并且教师可以通过灵活操作多媒体设备,动态化的展示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此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选项的对与错。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从提出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规律,总结归纳知识要点,为学生提供更宽更广的探究空间,使其能够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快地完成探究,总结数学规律,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四、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而且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会大大提升,对其未来学习会产生有效助力。文章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旨在助力于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马晓菁.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分析与建议[C].2020:985-987.

[2]耿富丽.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49-50.

[3]王雨清,吴立宝,郭衎.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的进展与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3):13-18.

文章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zyqjyxxjs.cn/qikandaodu/2021/0125/720.html

上一篇:大数据技术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下一篇: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